发布时间:2024/2/23 17:59:10 点击数: 次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js/原文蒹葭(jiānjiā)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sù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xī)。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注释蒹葭:蒹,荻,像芦苇。葭,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边。溯洄从之:意思是沿着河道走向上游去寻找她。溯洄,逆流而上。从,追,追求。阻:险阻,难走。溯游从之:沿着直流的河道走向上游寻找她。游,流,指直流的水道。宛在水中央:(那个人)仿佛在河的中间。宛,仿佛,好像。萋萋:茂盛的样子。晞:干。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指岸边。跻:登,上升。坻:水中的小洲或高地。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已:止,这里的意思是“干,变干”。涘:水边。右:向右拐弯,这里是(道路)弯曲的意思。沚:水中的小块陆地。筱青解经:筱青是学古代文学的,但是全本诗经对于筱青来说,一直是一座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峰。这次因为交通事故卧床在家无事可做,才下决心攀登这座我心中的珠穆朗玛峰,幸得很多友友喜欢鼓励和支持,到现在已经完成《诗经周南》和《诗经召南》两部分二十五篇,虽不到十分之一,但是自觉小有成就,最最重要的是我可以在百家号里面和很多友友一起学习,实乃人生之大幸!诗经最难讲的是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篇章,比如《关雎》《桃夭》还有这首《蒹葭》,越熟悉越难出新意,没有新意,讲之无趣,读之无味,况且诗经本来晦涩难懂,曲高和寡,筱青已经力求通俗易懂,亲民大众。筱青知道世上有《诗经》这么一本书是从琼瑶阿姨的书开始的,那一本本言情小说,赚了筱青姐多少伤心的眼泪。尤其喜欢小说里面的歌词,简直美得让人窒息,最喜《在水一方》里面的主题歌。“碧草苍苍,白露为霜,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多么令人神魂颠倒的词句啊!直到后来很久才晓得这首歌词脱胎于《诗经》的《蒹葭》一诗。诗经蒹葭这首《蒹葭》属于秦风。若按先后顺序讲,估计讲到《秦风》应该半年过去了,有位朋友很想了解这首诗,所以提前讲之。东周时的秦地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大部及甘肃东部。其地“迫近戎狄”,这样的环境迫使秦人“尚兵黩武”,他们的情感也是激昂粗豪的。保存在《秦风》里的十首诗也多写征战猎伐、痛悼讽劝一类的事,《蒹葭》这种凄婉缠绵的情致却更像郑卫之音的风格。清人方玉润说:“此诗在《秦风》中气味绝不相类,以好战乐斗之邦,忽遇高超远举之作,可谓鹤立鸡群,倏然自异者也。”此诗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起兴,勾勒出深秋时节一派凄清明净的景色。深秋清晨,秋水淼淼,芦苇苍苍,露水为霜。这情景,在清虚寂寥之中略带凄凉哀婉色彩,对诗中所抒写的可望难即的心情,起到了很好的气氛烘托作用。“蒹葭”即芦苇,它的叶子上凝结着白色晶莹的霜露,颜色因而显得苍老,“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透过寂寥萧索的秋景,传达出一种迷茫而伤感的情绪,从而引出那个他心心念念的人。诗经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三、四句展示诗的中心意象:诗人在河畔徜徉,追寻那梦中的“伊人”。细玩“所谓”二字,意中之人难向人说,而“在水一方”亦想像之词。若有一定之方,即是人迹可到,何以上下求之而不得哉?诗人之旨甚远,固执以求之抑又远矣。“一方,难至矣。”这“伊人”是他日夜思念的意中人。“在水一方”是隔绝不断,断而未断,可望而不可即。诗人望穿秋水、执著追求,但“伊人’都飘渺阻隔。可望难即,故而诗句中荡漾着无可奈何的心绪和空虚惆怅的情致。她就在渺茫的秋水之畔,可是秋波无际,那个人似乎近在眼前,却可望而不可及。诗人便开始苦苦寻觅。以下四句是并列的两个层次,分别是对在水一方、可望难即境界的两种不同情景的描述。“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这是述写逆流追寻时的困境:艰难险阻无穷,征途漫漫无尽,示意终不可达也。“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是描画顺流追寻时的幻象:行程处处顺畅,伊人时时宛在,然而终不可近也。诗人顺流逆流不停地求索,无奈道路远隔,伊人依旧是“美人如花隔云端”。与《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有异曲同工之妙。“宛在水中央”的“宛”乃依稀仿佛之意,“宛”字表明伊人的身影是隐约缥缈的,或许根本上就是诗人痴迷心境下生出的幻觉。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宛在水中央。你似乎看见了她,却永远触不到她,甚至不确定她是不是真的在那里。虽然只是“盈盈一水”的阻隔,却终究“脉脉不得语”。蒹葭中那份欲接近而不可得的绝望,是源于爱情吗?有人说在水一方的伊人,并非高不可攀的女神,而是隐居的贤德之人。蒹葭表达的是对贤人的思慕与追寻。姚际恒的《诗经通论》和方玉润的《诗经原始》都说这是一首招贤诗,“伊人”即“贤才”:“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或谓:“征求逸隐不以其道,隐者避而不见。”其实,筱青觉得我们其实没有必要非要派定“伊人”的身份。有一句话叫“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谓“仁者乐水智者乐水”,读诗关键是要理解诗中传达的情感。一是“在水一方”——可望难即的艺术意境。二是溯洄游之,溯洄从之的那份倔强。明代学者戴君恩的说法就很通达,他说:“溯洄,溯游,既无其事,在水一方,亦无其人。诗人感时扶景,忽焉有怀,而托言于一方,以写其牢骚抑郁之意。”我们可以把《蒹葭》当作情诗,也可以把它当作寓言去读。“在水一方”的可以是情人,恋人,隐士,贤才,也可以是梦想,理想,功业,前途。“道阻且长”的“道”可以是万水千山,也可以是努力追寻,不断接近理想的过程。“苍苍”者可以是芦苇叶的颜色,也可以是饱经风霜的苍凉心境。最初读此诗,筱青沉迷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凄美意境和“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浪漫意象,随着年岁渐长,才学会欣赏“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妙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是人生常有的境遇。人生在世,不管是追求爱情还是理想前途,在路漫漫其修远兮的长路上,都会受到逆流奋战的挫折痛苦或顺流而下空欢喜的冲击,王国维曾将这首诗与晏殊的“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相提并论,认为它二“最得风人情致”,这显然是着眼于它的意境的人生象征意蕴。无论是爱情还是理想,有时候都会像那“伊人”,尽管我们不辞辛苦,苦苦寻觅,可是她依然“宛在水中央”,这时候你是否能够依然初心不改,上下求索呢?诗经蒹葭蒹葭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这是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坚执不已的精神。清人方玉润说“三章只一意,特换韵耳。其实首章已成绝唱。古人作诗,多一意化为三叠,所谓一唱三叹,佳者多有余音。”最喜方先生的“首章已成绝唱!”至今无人能及!诗经蒹葭
转载请注明:http://www.ribaozhoukan.com/rbnr/14914.html
上一篇文章: 清梦依依不舍情,相思默默泪双盈七言五首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