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彭德倩昨天是世界读书日

发布时间:2015-10-31 10:02:15   点击数:

文学类,《王小波全集》同样蝉联冠军

白话版《资治通鉴》蝉联冠军

专家指出,不妨再造服务模式,利用现代技术,更好满足读者日益增强的信息需求复旦、同济等高校相继推出 “移动图书馆”,复旦还提供“电子手写批注”和“学术微博”两项服务,书友们可持移动设备终端即时分享阅读心得,让志趣相投的师生结成“读书圈”

让库中沉睡好书早“展颜”

电子书挤占纸质书“空间”

史学类,《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连续多年居榜首,资治通鉴原文也多次进十强值得关注的是,首发于网络的《明朝那些事儿》排名第四

本报记者 彭德倩

在电子书资源以外,也不应冷落了纸质书实体书特有的阅读体验,即使在技术上所有纸质书都能被 “电子化”的今天,依然珍贵馆方可定解放日报大厦地址期举办读书交流活动、好书推荐会等,让更多在库中沉睡的好书早日“展颜”

大学生爱看的书又有哪些变化?复旦“文史哲图书借阅排行榜”昨天同时公布《平凡的世界》、《张爱玲文集》、《鲁迅全集》也是上榜常客而武侠作家古龙的《陆小凤传奇》首次挤进前十

王乐认为,并不能因此断言大学生读书量下降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可直接在电脑、移动设备终端上看的电子书越来越多,线上阅读这一便捷的阅读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图书馆纸质书的“活动空间”

昨天是“世界读书日”复旦大学读书节开幕之际传出信息,校图书馆去年一年纸质书借阅流通量约40万册副馆长王乐坦言,“数据与往年持平,没有上升趋势,借阅情况并不理想”据了解,本市不少高校也是相同状上海解放日报大厦况大学生读书,多了还是少了?引人关注

据悉,本市大学图书馆每年电子资源的订购量,超过资源总订购量的50%以上复旦大学图书馆的电子书数量超过100万册,成了不少学生阅读的首选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复旦大学图书馆每到学期末考试前,电子资源不多的专业类纸质书借阅量有明显上升王老师说,校内图书馆有500多万册的馆藏,其中不乏精品、孤本,希望同学们更充分地利用好这些资源

此外,图书馆借阅信息显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的作品成借书“大热门”


白癜风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ndalock.com/rbnr/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