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发现信息技术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5-10-31 10:01:47   点击数:
他同时也是《上海观察》的第一批拥趸,中文专业的他,希望今后的《解放日报》和《上海观察》,能够继续用文字温暖这座城市

在7楼会议厅里,十多位读者参加了“我心目中的解放日报”座谈会大家争相诉说自己的“解放日报情结”其中最年长的读者89岁,最远的读者从浦东赶来

“有这样的活动,家长很开心”

上海茶叶行业协会内刊主编、原上海铁路局党委宣传部干部阮鉴祥说,“我是解放日报第一批的通讯员、行风评议员,无论是我个人,还是我的家庭,都与解放日报有不解之缘”感情愈深、期待越重阮鉴祥期待着解放日报在吸引读者方面更进一步,“润物细无声,传递上海解放日报地址好声音”

上海即将迎来解放65周年纪念日,作为上海市委机关报的解放日报也将迎来创刊65周年的生日为感谢读者的关爱,5月24日下午,解放日报社举办“读者开放日”活动大堂民生咨询、报社编辑区职业体验、报史走廊参观、听记者讲述新闻背后的故事等各项互动交流,吸引了各界读者的热情参与

名都新城小区的居民王一成,精心绘制了一幅国画梅花图《雪里见精神》赠送给报社用居民区书记鞠娟的话说,“梅花香自苦寒来”,解放日报创刊65周年,走过了不平凡的岁月,艰苦奋斗、勇立潮头!

活动从下午2点开始,大批读者提前1小时就已等在解放日报社大堂还在布置易拉宝的记者们,被一名退休老伯拉住,对方询问解放日报新今日解放日报电子版媒体《上海观察》的会员卡如何购买老伯说自己是《上海观察》的忠实读者,平板电脑早已下载了app,就等开通会员权限,说完把年费往一名记者手里一塞,拿上会员卡和纪念册,转身就不见踪影还有一对老夫妻,一进大堂便向记者们倾吐心声,表示自己非常喜欢《解放周末》,每期必看两位老人对解放日报的各栏目如数家珍,逐条点评,并补充说:“去年新增的《解放周一》,家里的年轻人爱看你们这样用心办报,不容易”

赶来参加座谈的年龄最小的读者是1989年出生的李海松,他形容自己与解放日报是“忘年交”

在互动交流中,解放日报参与马航、地震等突发事件报道的两名记者,向学生们讲述了采访背后的精彩故事&ldq阅读解放日报电子版uo;会不会为了新闻时效而发布假新闻?”“我长大想当记者,请问做记者需要哪些素质?”同学们专业而尖锐的问题,令在场的大人们都感到惊讶

解放日报读者开放日在解放大厦举行,活动现场有不少年轻读者的身影

89岁与“89生人”同堂

来自闵行区蔷薇小学和格致中学的20名学生,同样提前到达大堂“解放网”的咨询台,被学生们团团围住,大家纷纷扫描二维码同来的家长们表示,自己对解放网非常熟悉,平时经常看而《支部生活》的读者们,特地在咨询台前“絮叨”起喜爱之情:“《支部生活》变成彩色版以后越来越好看了,还不涨价!”

&ldquo解放日报电子邮箱;30后”老人王竹祥尽管已77岁,但平时也会上网用微信他发现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小道消息满天飞,希望解放日报能够充当“定海神针”

参观报史走廊时,小学生们对展出的历史图片、资料、书信等,看得津津有味,不时拿出手机拍照蔷薇小学一位学生家长说,现在的孩子只会阅读电子屏,不像她小时候,读报是一种生活习惯“拿在手里翻阅纸张的感觉,和阅读电子屏不一样我希望孩子能多接触报纸有这样的活动,作为家长我很开心”

与会的读者都期盼,与记者编辑沟通的机会能多些、再多些

就在开放日活动前几天,解放日报还收到了居民孙浩章的来信他非常想参加“读者开放日”活动,但碍于闵行解放日报大厦已安排外出旅游,只能把“想说的话写出来”,以寄信的方式参与其中


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ndalock.com/rbnr/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