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专题报道八路军与民兵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1-12-14 13:10:57   点击数:
作者胡刚果沁源是太岳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它是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模范,那里的八路军与民兵,真像亲兄弟一样地、结合得很紧,把敌人“围困”在据点里,简直不敢动弹,保护了群众底利益。但一支正规军,与民兵的配合作战,并不是一下子就搞得到一起的,要经过许多过程,这里就发生了一些故事,很有趣的,对一支正规军怎样的与民兵配合作战,是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沁源在白晋路与同蒲路的中间,它距这两条路,差不多各有一百里地。四二年以前,每当敌人集中兵力来“扫荡”时,我们底主力部队,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常是转移到外线去打击敌人,而内线袭扰敌人,掩护群众转移的任务,主要是由当地正在成长起来的民兵担负。八路军在外线打了许多胜仗,如:“百团大战”,由于八路军在外线的胜利,才逼得“扫荡”的敌人很快的退出去。但这些胜仗,都没有在沁源打,当地的群众对八路军的打胜仗,是毫没二话的;但他们没有亲眼看见,总觉得不太“实着”一样,总想八路军就在沁源当地打个大胜仗,给他们亲眼看见才舒服。四二年十一月后,敌人决定要长期住在沁源不走了,咱们底政府和军队也就决定在沁源长期围困敌人。八路军回来了,就分散到区里和村里去,与游击队、民兵具体地配合起来,去打击围困敌人,保护群众的转移,安置春耕和秋收,八路军很高兴,民兵也很高兴,群众就更高兴了。

一、领路

刚成立时的民兵,没有作战经验,他们起初的活动,只限于看家护家,见敌人来了,在山头上放几枪,不管远近,打中没有打中,自己就向后跑。这样对扰乱敌人,阻止敌人的前进,掩护群众的转移,也起了些作用。但敌人也就慢慢地把民兵的战斗力摸实在了,叫民兵“三颗子弹”,并不太怕他们,至于说到主动的去袭击敌人,这更是他们不敢干的事。八路军来了,就要主动的去打击敌人,第一回派了两个胆大的民兵领路,去袭击一个敌人的据点。民兵们很高兴,想着跟上队伍打仗,一定能学会几手本事,由于过去队伍没有在这里打过仗,而他们打过,想起来还多少有点骄傲,觉得自己是老资格的样子,一路上话就特别多,讲他们那天在这据点外面,打死了两个押民夫出来担水的鬼子,解放了五个民夫……。但是,正规军的行军,尤其是负有战斗任务的行军,是绝对禁止讲话的。这回领着去打据点的班长,就按照正规军的习惯,制止了他们几次,说:“给敌人听见了危险。”民兵对这一带很熟悉,他们想:“离敌人还有四五里地,他听得见?胆子这么小。”再有,民兵过去打仗的习惯都是一伙人走在一搭,有说又有笑地,不要侦察,也不要后卫。这次跟上八路军打仗,前面要先派两个侦察,侦察好了再走,后面又要留几个后卫,没有打仗前,就要看好退路,真是顾虑过多,太麻达,这对他们是很不习惯的。据他们看,民兵里面顾虑过多的人,往往是胆子最小的人,一见敌人就跑的人,他们也就用这样的尺子,来量八路军,于是就引起了心里的不高兴,想:“这样小的鬼胆胆,见了敌人,不跑才怪呢?”走着,就看见据点了。他们在一个路口上停下,民兵说:“到了”。心里想:“看你们怎么打”。班长马上命令队伍准备进入战斗。布置好了,班长用他一贯在部队里作战的习惯,命令领路的走前头,民兵一看班长那付严肃认真的面孔,一下就把他们刚才一路上的不高兴都联在一起了,想:“这样厉害干什么,叫咱们走前头,去顶杠子?”就说:“你们是队伍为啥不走前头?”班长奇怪了,问他们:“叫你们来干什么的?”“你说叫咱们来干什么的?”他们反问起来了。“叫你们来领路的,你们为啥不走?”“不走就不走,你还敢咱怎样!”“你们服不服从命令?”班长就毫不客气的,用队伍作战时对待违抗命令者的态度对待他们。“命令”,这对于民兵更是件不习惯的东西,他们打仗,都是你约我,我约你的一伙干,谁也不“命令”谁,谁也没有听过谁的“命令”,班长这一来,更增加了他们的反感,他们说:“咱一满解不下什么叫‘命令’,‘命令’得了你,你还‘命令’得到我呢?”“不走我就……”这话把班长也惹火了。“你枪毙了我也不走。”这时,班长才想起来他们是民兵,不能和队伍一样看待,才把火平了下来;但是别扭已经闹大了,不能一下子解开。闹了一阵子,时间也耽误了,这次袭击,就算没搞成,把战士和民兵都弄得气鼓鼓的,在回去的路上,谁也不讲一句话。一到家,两方面就“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说开了。战士说:“这里的民兵一点不懂规矩,不守纪律,不服从命令”。民兵的话可就更多了,他们说:“这个队伍不行,胆子小的很,离敌人四五里就不敢哼声了,还没有看见敌人就先找好退路,走路要分前头走两个,后面又跟上两个,顾虑太多,太麻达,动不动就‘命令’人,咱们和他们不在一起,咱们单独搞,搞出点成绩给他们看,看他们还不一定有咱们行。”这问题,从村里到区里,一直就闹到县指挥部里去了,县长、也就是县的游击大队长,游击大队的政委,和八路军的团长,就到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先弄清楚了情况,然后两方面都进行了自我检讨。八路军的团长先说:“我们队伍刚到这里作战,对地形不熟悉,一定要与民兵配合起来才行。但是咱们队伍上的战士和干部,不了解民兵的习惯,用对待部队的方式去对待民兵,所以碰了钉子。”县长和政委说:“民兵是刚组织起来的老百姓,没有受过什么训练,纪律和命令一定不懂,要队伍好好的帮助和教育,要像带小弟弟一样。”最后,由县指挥部统一的作出了几项决定,首先是对八路军方面的:有保护和教育民兵的责任,在战斗危紧时,宁可牺牲自己,保存民兵。负责教他们放枪,利用地形地物等军事技术,关心他们的生活,与他们交朋友;要分配民兵任务时,少用命令方式,而采取鼓励方式,鼓励他们去干。在民兵方面是:带路不准跑,要负责带进去,又带出来;要守纪律,听命令。要向部队学习,保证每跟上部队打一次仗,要学会一样本事。这决定在部队里倒是容易进行教育的。在民兵里可就费事了,他们说:“咱们单独搞,看他们还不一定有咱们行。”政委就问他们:“人家八路军枪枪打得中敌人,你们行不行?”他们说:“不行。”又问:“人家敢去袭击据点,你们敢不敢?”他们说:“不敢。”又问:“人家见了敌人不但不跑,还敢冲上去拼刺刀,你们敢不敢?”他们还是说:“不敢。”很多话问得他们没有话说了,才服了心,说:“好,还是合作干吧!”第二次又决定去袭击据点,还是上次没袭击成的那一个,仍旧派上次那两个民兵领路,这回队伍上派了一个排长领队。在出发前,仍照战斗行军的布置,在路上,排长故意和民兵走在一起,在不妨碍战斗的情况下,还轻轻问他们:“快到了吧!过去你们在这一带常打仗吗?”民兵想着要遵守纪律,反而不说话了。走着,又看见据点了。民兵说:“到了。”排长马上命令队伍进入战斗情况,然后向民兵说:“你给咱们指路,咱们进去,你们就留在这里,进去危险着呢。”排长这话好像打了他们耳括子一样,脸和脖子都涨得通红,说:“一道进去,咱们有责任,咱们熟悉。”还没有等到排长下命令,就抢着头前走了,队伍跟上去,这回他们真的负责把队伍带进去,消灭了敌人,又带出来,去的人一个也没有受损失。

二、听我的

八路军和民兵生活在一起,真像亲兄弟一样,合着盖一床被子睡觉。八路军一班人,再加上十来个民兵,组成二三十个人的小组,每天轮流守在××岭一带打敌人的“补给线”。这是敌人从百里以外的地区,运粮到据点里去必经之路。咱们先在路上埋好地雷,沟里又安下埋伏,等敌人一来,常是打得他“人死财丢”的,运的粮食算是给咱们补给了。敌人“聪明”了,不走大路和沟里,在那里插上牌子,上面写着:“这里有地雷爆炸,××小队长死于此,不要走这里”,就改走山梁,敌人走山梁,咱们就先占领山梁,又在那里设下埋伏,等敌人一上来,咱们居高临下,又打的他抱头鼠窜的滚下山去,粮食还是给咱们补给了。敌人又“聪明”了,增加了护送队,十几头牲口,派上个三十几个人送,先占领山头,等牲口到了这个山头后,他们又去占领前面一个山头,由一个山头送到另一个山头。这种走法,就算不挨我们的打,二三十里地就要走七八个钟头。咱们还是有的是办法,敌人占领山头,咱们也占领山头,你占这个山头,咱们就占那个山头,给他转山头,一碰到有利时机就打;从他的后面打,或是从他的侧面打,不管敌人怎样千方百计,总逃不出咱们的手心。每过一次必掉几驮牲口的东西,每过一次必有几个人送命,敌人叫这做“鬼门关”,每次出发前都互相看着,不知道今天是轮到你死或是我死。这是八路军与民兵合作起来对敌人一项有效的打击,谁不高兴打这样的仗呢。正因为这样,在具体的怎样打法上,他们之间都有了意见。譬如:在一个山梁上,队伍认为是不能设埋伏的,民兵则主张在那里打,他们说:“班长,你听我的,咱们在这儿打过胜仗”。经班长一再侦察,这地方确是不行,左右都是崖,若敌人两头一来,就连退路都没有了,就解释说:“这里不行,你们还是要听我的”。把队伍带到别处去了。这样一来,有些民兵就不高兴了,给他们自己的班长说:“咱们‘投降’人家呢,一点独立性都没有。”有时,队伍正在行进时,忽然发现前面来了敌人,民兵就要赶到前面一个转角处去打,队伍对这地形不熟悉,摸不实从这里到前面那转角处的距离,是不是能在敌人到以前咱们赶到。民兵单独的跑去了,班长也派了几个战士跟上,把其余的人带到一边去掩护。民兵对这一带地形非常熟悉,从那棵树到那个石头是多少步路,他们都知道,所以他们刚好在敌人到那地方的前一步赶到那里,结果打了个胜仗。从这次胜仗后,民兵可骄傲了,对队伍上的同志常常说:“咱们地形熟,你们听我的,包打胜仗。”有一次大家到一个山梁上,正是队伍上认为不能设埋伏的那个山梁,发现前面来敌人了,民兵就要在那里打。班长一再给他们解释都不听,就硬在那儿埋伏下了。队伍有保护民兵的责任,又不能掉了他们走开,只好也留在那里,看那地形实在危险,班长才带了几个战士,转移到旁边山头去作掩护。看着前面的敌人来了,有二三十个,押着十几个牲口,民兵高兴极了,那晓得后面又来了敌人,是从据点里出来接这批牲口的。两股敌人刚好把民兵包围在那山头上,机关枪、掷弹筒不停的往上打,逼得民兵们只有跳崖。幸好旁边还有班长对敌人的牵制和掩护,民兵们都跑出来了,只有几个跌伤的。这次上当后,民兵又才信服队伍了,说:“队伍到底有点道理。”不久,队伍对这一带地形熟悉了,民兵也学会了基本的战斗知识,对于如何打击敌人,他们之间融洽得再也没有分歧的意见了。

三、子弹

民兵对武器是很“爱”的,但是他们不知道怎样“护”它,所以人们都说民兵对武器是“爱而不护”,譬如,不知道擦枪,把枪随便放,让枪筒里给塞满了泥土,机柄都生锈了,把手榴弹藏在炕底下,刨出来给潮湿得就打不响了,他们在子弹上更出了些有趣的事。民兵最爱打枪,起初本来每人都有好几十发子弹,不久就给浪费完了,到了战斗任务紧急时,子弹没有了,上级的供给又很有限,他们怎么办呢,和八路军住在一起的民兵就想办法“偷”,“偷”来藏在身上,这里塞一粒,那里塞一粒,藏得你找都找不出来。战士发现掉子弹了,也不多,一人掉一二粒,很自然的就怀疑到是民兵搞的,但是又找不着证据。有个民兵,是天天都在叫子弹不够的,但在一次战斗中,他打高兴了,一下子就连打了十几发子弹,回来大家就问他子弹那里来的,他没法只好红着脸承认了,说:“偷了你一粒,又偷了他一粒……”上级知道这事后,就下命令,不准民兵偷子弹。这一来他们怎么办呢,暗地是不敢偷了,知道战士们一掉了子弹,就会怪到他们头上,他们就想办法明的来“偷”。当队伍和民兵同到一起住时,他们先就给队伍打交代说:“同志,数数你们的子弹吧!不然缺了怪咱们”。说着他就自动积极地来帮你数子弹,明明你有五十发子弹,经他给你数来数去,就变成四十九发了,有一发不知跑到那儿去了。他也拼命地找,找不着,他说:“你只有四十九发吧”!战士心里也明白,就当送给他们一发算了。他们再有一种弄子弹的办法,就是公开地向战士要,他和你的关系搞好了,很热情地拉住你,叫:“张大哥,给一粒子弹吧!”真像小弟弟向大哥哥要东西一样,战士脱不过情,有时也就偷偷地给他一粒。他向这个战士要了一粒,又向那个战士要一粒,一下他又凑上好几粒子弹了。上级又知道了,就下命令,不准战士送子弹,这下民兵可没有办法了。但是,他们又想出办法来了,他们有多少子弹都是藏在身上,谁也看不见。等到战斗时,他们知道快要叫放枪了,这时,他叫没有子弹了,他还并不直接向战士要,他在一边咕噜:“战斗任务这么紧,咱们上级又不发子弹,完不成任务真急死人。”见战士们没有理他,他就直接向你示意了,说:“你们的子弹也不多,你看完不成任务怎么办?”班长来看见,他们真像实在没有子弹一样,只好叫那个战士匀给他几粒,有时,等一个大的战斗刚布置好后,他们就派人到连长那里要子弹了,连长没法,也只好叫那一排匀给他们几匣。民兵们这样弄到了子弹,在战斗中的情绪非常高,一发发的子弹都打得很准。现在的民兵,对武器不再是“爱而不护”了,战士教会了他们擦枪,他们每人身上都带着一瓶擦枪的狗油,对子弹不但不浪费,而且想尽一切方法去弄它,有个民兵曾把家里仅存的几斗粮食去换子弹,别人问他:“抗日就不吃饭吗?”他说:“只要枪不挨饿,人饿着不要紧。”他们也知道“骗”队伍上子弹不是办法,主要的应向敌人那里搞,因此他们的战斗情绪就更加提高了。

四、要骑洋马

有一次,侦查好了,有一小队敌人,护送着三十几个牲口,运东西回据点去,八路军出了一个连,游击队出了一个排,另外动员了二十几个民兵,在××岭打伏击战。战斗主要的由八路军担任,民兵的任务是警戒和等到战斗结束后去牵牲口,搬胜利品,看着敌人就进埋伏圈了,队伍打开了,民兵在旁边观战,看着越打越起劲,他们在旁边就站不住了,由观战就变成了参战,还没有等到战斗结束,他们就冲下去了,三十几匹牲口,给他们牵上来二十几匹,高大的骡子,还有洋马。高兴得很,民兵就嚷着要骑着回家,战士们看见有点不高兴,觉得民兵太没规矩,不让骑,就闹了起来,连长前面听见后面在嚷,以为是民兵和战士在争胜利品,就大声地说了几句:“都不准骑。”这下民兵可不高兴了。一回来,县上杀了口猪慰劳他们,民兵一到就饭都不吃的说要回去,把县长和政委都弄得莫名其妙,一再的都留不住,政委才去找他们谈,问他们:“为什么不高兴?”他们说:“没意思,打了胜仗还是没有意思。”政委就奇怪了,又问他们:“为啥打了胜仗还没意思呢?”他们才说出来:“打个胜仗,大家都想高高兴兴,咱们牵上来的廿几匹牲口,想一个人骑上一匹回来,过村子时,在老百姓面前抖一抖,队伍上就不准,你看他们多牛皮……”连长知道了,来给他们一再的解释说:“没有不让他们骑洋马的意思”,这才留下吃了饭。洋马没有骑,总觉得美中不足,但终归这次是打了胜仗,这消息一传到别村去,这村的民兵可吃开了,都说:“××村的民兵行。”但别村的民兵听见,却又相反的引起了不高兴,他们马上写信到县指部去质问:“平时调咱们,这次打胜仗为啥不调咱们,是瞧不起我们吗?”又要求:“要与队伍合作打仗,要打个更漂亮的仗来与××村的民兵比一比”。县上马上就派人去解释,指挥这次战斗的连长也跟了去,县上的同志先给他们解释,说:“没有看不起你们的意思,你们要求与队伍合作干,好得很,看这是指挥上次战斗的连长都来了。”大家高兴的跳了起来,拉着连长的手,要求给他们一起打仗,连长先给他们讲上次的胜仗是怎么打的,怎样布置,民兵与队伍又是怎样配合的,就等于给他们上了一堂课,他们说:“咱们也照样干。”马上就想出在附近什么地方,也可以设同样的埋伏,讲完就引连长去侦察地形,一场新的战斗就布置好了,探准了日期,队伍开来了。民兵也按计划进入阵地,结果,真的又打了个胜仗,牵的洋马与打死的敌人都不比上次少。而且在战场纪律、秩序上,都比上次好。这个仗真是比上次打得更漂亮。战斗结束后,民兵们想骑洋马,这回战士也没啥不高兴的了,相反的还帮他们上马。民兵们骑上洋马,威风凛凛地从村里走过,老百姓整队来欢迎他们,问他们:“你们是上次打胜仗的××村的民兵吧!”他说:“不是,咱们是××村的民兵。”(《解放日报》年8月21日四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ribaozhoukan.com/rbjs/130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