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制药闻名全球。但你想过没有,在香港也有可能买到“山寨”日本药!
近日,一日本网友在社交平台推特发帖,称朋友请他从香港买点“特产”带回日本。
什么“特产“呢?就长下面这个样子↓↓
(截图自推特账号livein-china)
此帖一出,随即获3万多人喜欢,2万多人转推以及多条留言。
别误会!不是日本网友真的喜欢,他们只是觉得太有喜感了!
这是什么药啊?看不懂?没关系,日本网友也看不懂上面的“日文”。
“便の使用(包装上的日文)?是指要在便便的时候使用吗?”有日本人问。
一番热火朝天的讨论后,终有网友“意会”道,大概是想表达方便使用的意思吧。
据了解,该发帖者以往就分享过不少在港澳等地发现的山寨日本药品。比如,山寨版的退热贴上,标注的日文其实是“发热贴”,而且还可散发“雷人”的草莓味......
(截图自推特账号livein-china左边为山寨药,右边为正版)
山寨版的驱蚊贴则画蛇添足的在安心前加了个“ア”字,不难想象,日本网友看到必定秒变黑人问号脸。
(截图自推特账号livein-china)
“高仿版”止痒雷器无比滴,照抄原包装也会错?
(截图自推特账号livein-china左边为山寨药,右边为正版)
“千年一遇”龙之散,大概是龙角散失散多年的“妹妹”吧......
(截图自日本《朝日电视台》节目)
有人或会好奇,这些山寨的日本药品,以往难道没被发现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在香港论坛上,其实早有网友分享过自己的“中伏(受骗)”经历!
一位买了月兔牌暗疮膏(注:日本产的是白兔牌暗疮膏)的香港网友就直言,一点都不好用,怀疑被药房欺骗。
(图源:香港高登论坛)
围观的港人亦纷纷柯南上身:“盒子上好像写了日文,但重点全部是中文(写的)”,“被骗了你,这些日语摆明用翻译软件‘整’出来的!”“看到右上角的中文加日文就笑了(意指日版是日文包装,港版为中文包装,并没有一种包装是中日文夹杂的)”。
此外,香港《文汇报》也曾揭发,某间声称是“政府注册药坊”的店铺在售卖高仿货。报道称,旺角某药坊出售的“娥罗纳英H软膏”若不细看,会以为与正品无太大区别,但正牌软膏标注的是“H”软膏及皮肤疾患创伤治疗剂,山寨版的却印的是日文名、“H2O”软膏及日本国专科皮肤护理剂。
该软膏香港代理商也澄清道,“我们产品只有中文商标,并印有香港注册编号......”
山寨药在香港又称“影射药物”,包装与知名品牌十分相似,甚至名称等亦与原装无两样,所以常误导消费者。
通常来说,不良商家的销售套路是,将这些用“日文”包装过的山寨药与正品摆在一起,让人错以为它们是同一系列但不同版本的产品;或者当顾客提出购买某名牌药时,同时取出正牌及仿冒货,但就不断“诋毁”正牌产品“成分不纯、药效不佳”,极力游说客人买山寨药。
(图源:香港01)
倘若消费者质疑高仿药为何无香港的药物注册标号时,店家又会砌词狡辩,这是日本水货,没有编号。
事实上,在香港,一般情况下可合法售卖水货,但药属例外,所以水货药在香港不会获得注册编号。
需要提醒的是,由于水货药并非经合法途径或通过特许入口经销商流入市面发售,运输及贮存未获严格控制,品质难有保证。因此,小伙伴们还需谨慎购入。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在市面上买到山寨药呢?
首先要选择光顾正规连锁药店或老字号包括万宁、屈臣氏、华润堂、同仁堂等。
其次,留意到手的药物包装上是否印有香港药物注册编号,西药为“HK-XXXXX”,中成药则是“HKC-XXXXX”或“HKP-XXXXX”。
(图源:橙新闻)
最后,记得收据勿丢弃,一旦出现产品质量问题,亦可凭单据追究。根据香港《商品说明条例》,任何人销售或为售卖用途而管有冒牌物品,即属违法。一经定罪,最高可被判罚款港币50万元及监禁5年。
来源:香港新闻网
责任编辑:张欣星
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文章来源。
《通说》
-----------
香港中国通讯社出品
-----------
更多好看新闻,
转载请注明:http://www.ribaozhoukan.com/rblm/12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