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齐邦媛著 《巨流河》
解放周末:关于“为何读书”,古人的说法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锺粟”那么,您认为对当代青年而言意义何在?
3 梭罗著 《瓦尔登湖》
12马克思著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王纪人:这是因为大学生有课业压力,文科学子借阅的图书和专业有关而理科学生课业压力可能很重,于是在课外阅读中寻求消遣其实,作为一个新世纪公民,除了专业阅读、消遣阅读以外,无论什么专业的人,都应该读一些历史、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学艺术方面的书籍涉猎广泛,视野扩大,对本身的专业研究和人格建构也大有益处
4 苏秉琦著 《中国远解放日报数字报纸古时代》
16杰克·凯鲁亚克著 《达摩流浪者》
30费德著 《骗局、神话与奥秘》
王纪人:对现在人们常常说“输在起跑线上”,让孩子远离经典或者过晚地阅读经典,这才叫“输在起跑线上”
32韩毓海、胡鞍钢、王绍光、周建明著 《人间正道》
15格非著 《春尽江南》
就我的亲身经历而言,我的专业是美学、文艺理论二十多年前,接触到德国符号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的《人论》,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过去我所接触到的“人”的定义都比较陈旧,而卡西尔提出来的“人是符号的动物”的论断令我豁然开朗另外,美国人类学家格尔茨的《文化的解释》,通过田野考察和深描进行解释学的文化分析,也令人难忘更早接触到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等,也对我解放日报电子邮箱产生了很大影响
7 斯蒂芬·霍金、列纳德·蒙洛迪诺著 《大设计》
解放周末:今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前夕,我国发布了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2011年我国人均阅读图书、报纸和期刊分别为4.35本、100.7期、6.67期,综合阅读率为77.6%,比上一年增长0.5个百分点对于当前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的阅读状况,您怎么看?
本报记者 曹静
王纪人:为了更深刻地了解经典的内涵,阅读一些导读、解读性书籍还是有必要的但现在有一些经典普及书,为了吸引眼球,不惜哗众取宠、断章取义,或无厘头地恶搞,包括一些历史史实被歪曲的例子并不少见所以我们还是提倡尽可能地阅读原典
2 《朱镕基讲话实录》编写组编 《朱镕基讲话实录》
27陈丹燕著 《莲生与阿玉》
13王树增著 《1901》
26闾丘露薇著 《利解放日报 文汇报比亚战地日记》
解放周末:其实,阅读是另一种人生体验对社会经验、人生阅历较少的青少年来说,文学作品的助益是非常大的
45吴念真著 《这些人,那些事》
42逯耀东著 《抑郁与超越:司马迁与汉武帝时代》
33扬之水著 《诗经别裁》
解放周末:如何判断一本书是不是一本好书?
11波拉尼奥著 《2666》
5 埃德加·斯诺著 《西行漫记(红星照耀中国)》
解放周末:但现代人生活节奏快,阅读经典需要大量时间、精力因此不少人选择了捷径——“某某读经典,我们读某某”
22彼得·海斯勒著 《江城》
29海啸 编 《朦胧诗精选》
20张觉著 《韩非子译注》
“唱响青春——2012上海青年文化风尚季”经典读书系列活动包括:
王纪人:畅销书可能吸引眼球,但未必有益大脑我不否认,畅销书中有一上海解放日报广告部些是好作品,但也有一部分是炒作出来的,其实是速朽之作论文化内涵、厚重程度,绝大多数无法与经典作品相比所以,在偶像化、时尚化阅读潮流中,青年人不能趋时迎合,一味跟着销售排行榜走,而是要有自己的审美标准,有自己的眼光和见解,多一些独立思考
50张德芬著 《重遇未知的自己》
解放周末:这种“短平快”式的阅读和现在科技发展、移动阅读终端使用广泛密切相关
链接
18柏拉图著 《斐多》
解放周末:相对经典而言,畅销书更受青年人喜爱,大家一窝蜂地阅读,争先恐后地讨论,没看过的就似乎显得很无知
46约翰·奈斯比特著 《中国大趋势》
34黄仁宇著 《万历十五年》
解放周末:一方面,阅读模式需要调整;一方面,阅读量应该扩大
37 [清]章学诚著、吕思解放日报广告报价勉 评 《文史通义》
43王士元著 《语言、演化与大脑》
10李约瑟 原著、柯林·罗南 改编《中华科学文明史》(上下册)
24金一南著 《苦难辉煌》
48黄传会著 《中国新生代农民工》
王纪人:这就牵涉到“读什么书”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经典著作一定要看,不读不行因此必须要深入阅读,反复品味
“五四”青年节前夕,由团市委发起的“唱响青春——2012上海青年文化风尚季”读书活动正式启动就当代青年该如何思考“读什么书”、“怎么读书”、“为何读书”这三个问题,《解放周末》专访了上海市作协副主席、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王纪人
上海青年人文经典读书工程发布50本推荐书库(附书单),即日起全市7家书城店设立专门的“品读专区”展示这些图书30家主要的新华书店张贴上海解放日报招聘出荐书海报,青年朋友们可以在第一时间与这些精品图书见面同时,在各高校、上海书城、静安书友汇,将推出共10场以“青年话读书”为主题的论坛,于阅读之余创造更多分享、交流的契机
王纪人:关于这句话,可以有两个层面的理解从功利角度而言,古代学而优则仕,埋头向学,能够改变命运,获得功名利禄,“让生活更美好”从非功利的层面而言,书中“自有”黄金屋、“自有”颜如玉,“自有”千锺粟,这些富足和珍宝就存在于书的世界中,沉浸其中,令人获得满足,产生幸福感除了作用于外在世界,生命需要丰富的精神滋养,需要以智慧臻于自足和完满,这就是读书的意义
解放周末:仅仅从这一角度而言,阅读经典都应该成为青年人的选择
14查尔斯·泰勒著 《本真解放日报电子阅报栏性的伦理》
36蒙克著 《维特根斯坦传:天才之为责任》
6 高建国著 《拆下肋骨当火把——顾准全传》
王纪人:阅读求知是人的本性和本能如果把人类的大脑比喻成硬盘,阅读、学习就是在不断提高内存,为硬盘“升级”在年轻时养成阅读习惯,这一好习惯将会伴随终身
王纪人:区分其实很简单:一本好书对阅读者的影响,是促人求真、向善、审美我们应该多看看这样的作品有一段时间“厚黑学”十分流行,“成功学”至今不衰,而一些极尽夸张地展现家庭纠纷、勾心斗角的文学、影视作品,现在销售量、收视率都不低这类作品满足了观众的窥私欲和一夜暴富心理,但缺乏意义真正的好书对人生观、价值观、理想、道德、信仰都有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25孙希旦著 《上海解放日报社礼记集解》
解放周末:不少大学近期也发布了图书馆借阅排行榜文科类院校排名靠前的多是经典、专业类图书,而在理工科大学,不少玄幻小说、武侠小说广受学生喜爱,引起了一些人士的忧虑
38张黎明编 《我的父辈》
王纪人:对因此,在上大学之前,通过大量的文学经典完成对自我修养、道德、品性的熏陶进入大学后,多读一些理论,提高理性自觉,用经典理论解剖世界,眼前的世界就更为清晰
28林本椿 等著《美国读本——感动过一个国家的文字》
解放周末:生命遇见经典的时间应该大大提前
解放周末:明确了“读什么书”的问题后,又遇到了一个难题——大学生总觉得时间不够,没时间怎么读?
就我的理解,青少年理想的阅读路径是这样的:在小学阶段,从看童书、科解放日报网普读物开始起步;到初中阶段,从诗歌到小说、散文,开始接触文学经典;在进入大学以前,已经阅读了相当一部分优秀的文学著作或有其他知识积累;进入大学之后,再结合专业学习继续阅读,并扩大到更广泛的领域这样一路阅读下来,只要不玩物丧志、不沉湎于无谓的事情,并不会感到时间太过紧迫
39王小慧著 《我的视觉日记》
40费孝通著 《乡土中国》
王纪人:我并不排斥用手机、电子阅读器来看书,这只是阅读的载体问题但这种阅读多是“粗阅读”,而不是“精阅读”、“细阅读”理想的阅读应该是交叉进行的:在“浅阅读”以外,还要有“深阅读”;在“快阅读”之后,还要有“慢阅读”;在“微阅读”之余,更要有“宏阅读”如果只有“浅阅读”、“快阅读”、解放日报电子阅报栏“微阅读”,那这些阅读在生命中留不下任何痕迹,套用一句流行语——“神马都是浮云”
8 北岛、李陀 主编 《七十年代》
31路遥著 《平凡的世界(普及本)》
47余英时著 《中国文化史通释》
王纪人:现在人们的阅读特点,一是真正有价值的阅读量少了;二是“浅阅读”、“快阅读”、“微阅读”较多,占据了大量的阅读时间
21张小波著 《检察大员》
王纪人:尝过美味之后,就能自动远离那些垃圾食品如果口味欠佳,就以为麦当劳是好东西,天天麦当劳了
19钱穆著 《国史大纲》
王纪人:在我国,读书往往和考试挂上等号读书是为了考试,考试是为了升学,升学是为了就业因此,与考试、升学、就业无关的课外书都是闲书,都是“不务正业”,都是影响学习哪怕是再好的书,解放日报报老师、家长都不提倡、不鼓励读
44罗曼·罗兰著 《约翰·克利斯朵夫》
41彼得·海斯勒著《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
9 苏童著 《河岸》
17安东尼·瑞德著 《东南亚的贸易时代》
1 上海青年人文经典读书工程编委会编 《先典新识》
49朱维铮著 《重读近代史》
35赫尔岑著 《往事与随想》
解放周末:而且,经典著作看了一本以后,其他的二三流著作就难以入眼
脸上长白癜风白癜风的前期症状转载请注明:http://www.fandalock.com/rbsj/36.html